李浩然:宪法的根本性地位和时代特色
技术愈进步,我们应该愈接近于自然。
所以,这次不象前几次,朱共山等提出去补贴时,就有龙头企业在各种场合表示了担忧。就象5.31新政时大家批判的那样,朱共山做为光伏领袖,而且是硅料组件电站都是龙头的全产业链,其平价上网主张加速了三部委严厉文件出台。
但是,小企业,户用分布式从业者,认为朱共山的言论会误导当局政策制订,使光伏业更难走出困境。国家停不停补贴真的和行业领袖喊话有关吗?其实,和企业哭诉无法抵挡政府去补贴政策一样,光伏领袖的去补贴喊话也一样不可能就加快了政府去补贴步伐。朱共山也许是想表明,明年西部大型光伏基地+特高压输出,光伏都平价了,储能应该更快的跟上节奏。一、当前全球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一个新兴行业的发展,总要有头狼去探路,虽然获得朝野骂名,当然境界高下,还是看得出来。
他同时指出,储能的时代马上到来,未来碎片化、移动的能源将通过物联网技术连接在一起,变得充满智慧。今天我们所谈论的能源互联、工业互联、工业智能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时代,正在到来,能源行业下一轮机遇就是如何变得更加智慧,把我们的能源流、信息流、资金流和数据流合在一起,帮助各行各业。无论政策和环境如何变化,日本市场对高质量、高转化率产品的偏好始终不变,各大厂商都在努力提高技术迎合市场需求。
核电站事故导致全国核电站发电停摆,日本国内出现了巨大的电力缺口,需要新能源加以补充。中国的产能占全球产能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制造业的规模化效应为国内光伏产品带来了成本上的优势。2012年,晶澳的PERC电池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同年获得PERC电池专利授权。了解并深耕海外市场,制定适合海外市场的产品策略和市场策略是获得应有市场份额的关键。
日本市场对光伏产品质量要求苛刻,各大厂商都希望通过获得该市场的认可,推动在其他海外市场的发展。该制度规定,国家负责收购由经济产业省认证的太阳能发电设备产生的电力,收购年限为20年,收购价格为每千瓦时42日元(折合每度电2.8元人民币)。
2012年7月,日本开始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固定价格收购制度。今年上半年,晶澳在日本市场出货量大约280MW,市场占有率去比年增长了2.5%。目前,晶澳在日本累计出货已超过3.3GW,与丸红、日立、日挥、东光电气、日本COMSYS等知名客户达成了战略合作,拓展了200多家合作伙伴,产品覆盖日本全部47个行政区。新挑战下的新发展531新政收缩了光伏建设指标,中国光伏行业降至冰点,根据研究机构IHS的预测,市场容量由52GW降至37GW,加剧了产能过剩,开拓海外市场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共同选择。
同时,晶澳双面PERC电池组件技术也在日本获得专利授权。日本政府2013年起逐年下调上网电价,这一行为促使下游客户向高性价比的中国光伏电池、组件商抛出橄榄枝,也对组件的发电性能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但是,当时日本本土光伏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90%以上,当地大规模的光伏企业,如三菱、松下、夏普、东芝等公司占据着强有力的市场地位,中国企业想要抢占份额非常困难。虽然日本市场进入难度较大,客户相对忠诚,但更多的竞争者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高电价刺激下,日本下游光伏电站引来了大量的投资,国内光伏企业嗅到了商机;同时,正值传统欧美市场双反时期,国内企业都在寻找新的目标市场,日本作为新增量市场前景广阔,引来中国厂商大规模进军。得益于多年来的技术储备,晶澳的组件比同期市场上的组件产品转换效率高出近一个百分点,而晶澳单、多晶并重的产品路线,满足了下游客户的多样性需求。
施俊说,这是不小的挑战,但我们相信凭借晶澳在日本市场最优的品牌、产品和服务,这一目标可以实现。随着日本、印度、南美、中东、非洲等市场相继爆发,各大光伏厂商竞相抢占先机。
去年,晶澳正式量产了PERC双面双玻、PERC半片组件,是光伏技术的发展方向,对于降低度电成本,提升系统发电量收益意义重大。在进入日本市场初期,晶澳与日本本土大型的居民光伏系统安装商紧密合作,如日本西控集团、高岛建设等公司,其业务涉及电站设计、建设、销售及维护,拥有完善的市场布局和优质的客户基础,晶澳选择与之合作,快速开拓日本市场,产品也得到了广泛认可。今年我们的目标是保持在日本市场10%的占有率。高质量脱颖而出中国光伏产业一直在产品品质、转换效率、技术创新上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随后,晶澳在日本市场推出单晶PERC产品魄秀、多晶PREC产品润秀,引领了高效产品市场。531新政后,国内光伏市场急剧萎缩,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成为国内光伏企业的趋同选择。
日本依托制造业强国的背景,光伏产业发展成熟,对产品品质和品牌都有着极高的要求,是典型的高端市场,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在日本市场脱颖而出?日本光伏市场机遇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露事故,日本紧急暂停了国内50座核电站的运行,进行安全检查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大多数光伏企业都选择了观望,等市场行情变好之后再有所动作。
朱共山再次出手庞大的协鑫系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覆盖了光伏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经过多年来的布局和发展,协鑫系已经成为了光伏界乃至能源界最大的家族之一。重塑新格局目前,尽管我国光伏在国际中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高品质多晶硅方面依然存在短板。
光伏几十年发展,跌宕起伏不断,企业也不断经历衰荣。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朱共山的出手很有魄力,您认为他还会赢吗?。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进口了15.9万吨多晶硅,总供应量达39.2万吨。其中,近半数来自韩国,德国也分得三成市场。该项目达产之后,保利协鑫将在原来多晶硅霸主的基础之上继续抢占高端市场份额,并且或将改写国际高纯多晶硅市场格局。另外,由于地理及智能产线等因素,该项目还具备低电价、低能耗等优势,使得各项消耗指标处于低位,生产成本明显低于业内同行。
在此情况下,全球最大光伏材料龙头企业保利协鑫宣布,协鑫新疆基地6万吨多晶硅项目正式投产。针对高品质多晶硅领域的短板,国内的巨头企业早已经蠢蠢欲动,保利协鑫布局的高端产线率先投产,或将引起国内其他巨头企业的集中布局,带动产业向高效、高端方向发展。
这一切都源于朱共山当年的转型。不过彼时朱共山主攻的是垃圾发电、生物质能等环保再生能源电厂。
如此一来,国内的多晶硅进口格局将被改写,而随着国内企业的深入布局,我国在高端多晶硅领域的市场份额将逐渐提升,而现在的保利协鑫产线投产仅仅只是开始。剑指高品质多晶硅,该项目的投产有望重新塑造多晶硅的全球格局。
531之后开启的新一轮产业整合之中,将会有不少企业从兴荣走向衰败。如今的光伏产业当然不会重蹈覆辙。江苏中能硅业的建立正赶上多晶硅的火爆市场,经过一系列高瞻远瞩的布局与操作,保利协鑫趁机收购江苏中能硅业的全部股权,转型为光伏巨头企业,并在2011年成为了全球多晶硅原料行业的全球老大。作为协鑫系背后的掌舵人,朱共山是光伏行业人人熟知的大佬,然而这位大佬最初却并不是以光伏起家,之所以有现在的成就,一切都源于朱共山在十几年前的一次转型。
由于两头在外的弊病,2012年的欧盟双反曾经给我国光伏产业带来致命打击。保利协鑫相关人士介绍,该新疆项目在产品品质上直接对标国际一流标准,同时导入半导体级多晶硅工艺,打造智能化工厂,全部产能不仅要满足N型区熔料要求,也将100%满足单晶用料需求。
2006年,朱共山瞅准国内光伏产业在多晶硅原料领域的弱势,决定砸70亿巨资进军光伏产业,创立了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此后,才有了保利协鑫、协鑫新能源、协鑫集成的三足鼎立,组成了庞大的协鑫系王国。
然而朱共山带领的保利协鑫却又开始了一场技术迭代,这次他还能赢吗?笔者认为,首先协鑫新疆的项目更加智能化,生产效率和品质都更高,瞄准高品质多晶硅的策略更是契合行业的发展大势,对于新市场的开辟也有帮助;其次新项目有更低的能耗以及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在平价上网大势之下,降本增效是行业的主旋律,优越的成本控制能力将会给保利协鑫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有益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光伏产业在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的产量不但稳居全球第一,而且均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50%以上,部分环节甚至占到70%-80%。